企业动态 媒体报道

“政产学研”齐聚,助力胶原蛋白行业高质量发展

2021-09-29

本文转自 医药经济报 齐欣 陈淑文


   9月28-29日,在“2021年医用胶原蛋白监管政策与经济技术创新大会暨第八届全国医用胶原蛋白行业学术大会”上,学界专家、企业相关负责人围绕胶原蛋白研究进展和应用等议题分别作了主题报告。


活性胶原及其降解产物具有高度生物活性

  
  在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张贵锋看来,“在皮肤、结缔组织、跟腱、软骨和骨等丰度较高组织,伤口修复过程中胶原作用不可替代。胶原在生物体内的基因突变、表达、翻译后修饰、组装以及降解过程异常会导致疾病、器官或组织的功能异常。”



张贵锋.png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 张贵锋

  广东省医用胶原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首席科学家叶春婷认为,“活性胶原及其降解产物具有高度生物活性,参与体内多种生物学过程。同时,外源性胶原蛋白在体内展现出良好的低免疫原性特征,其降解过程中也受到严格精密的调控,降解的终产物也促进了内源性胶原蛋白的产生。”

叶春婷.png

广东省医用胶原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首席科学家
叶春婷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再生医学与生物材料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瑗表示,“胶原材料可以被加工成膜状、海绵状以及凝胶等多种结构。目前,胶原基材料引导组织再生膜临床效果最佳、应用最为广泛。”

张瑗.png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
再生医学与生物材料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张瑗
  
  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授樊渝江指出,“表达体系决定了重组胶原蛋白的生产成本、原材料安全性、稳定性以及结构。单链重组胶原更利于工业化大生产,可通过化学修饰或交联提高稳定性和强度至适用。三螺旋重组胶原原材料性能更有优势,需探索新工艺降低成本,提高产量。”

樊.png

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授 樊渝江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陈云华提到,“每年发生大量的烧伤、车祸等意外以及外科手术,导致严重的组织创伤。针对伤口复杂形貌、出血、组织液渗出、细菌感染等问题,从材料-组织的界面适配性出发,发展了柔韧、可粘附于复杂形貌伤口的胶原/明胶纳米膜材料,实现了伤口的抗感染与及时止血。”

陈云华.png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陈云华

  华南理工大学医疗器械研究检验中心常务副主任徐昕荣表示,“胶原蛋白具有营养和生理调节双重作用的特性,因此,成为发达国家研究和应用的热点。在中国,胶原蛋白市场是一个新兴的市场,市场规模增长速度保持在20%以上。从化妆品和保健品为主,逐渐向医疗领域发展。”

徐.png

华南理工大学医疗器械研究检验中心常务副主任
徐昕荣
    

胶原蛋白在体内存留时间值得重视

  
  清华大学材料学院教授王秀梅在视频演讲中指出,“我国人工骨修复材料市场容量约为200亿元,高端骨修复材料和植入器械进口比例高达80%,国产产品远不能满足临床需求。仿生矿化胶原骨材料具有良好成骨活性而被成功应用于各种骨缺损修复,也让我们有信心往临床上颅骨再生的转化。”
  
  在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员程树军看来,“生物活性材料的安全性测试方案可根据构效关系分析是否具备抗原表位特征,是否引起IgE介导的速发型变态反应,或引起迟发性超敏反应;生物学测试,细胞毒性测试,光毒性和氧化测试,糖基化反应生物学测试,最后是经皮肤吸收评估。而生物活性材料的风险评估需重点关注,来自动物的提取物,富含植物蛋白的提取物,新工艺,新结构,混合物,预期高风险原料等。”

程树军.png

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员 程树军
 
  烟台大学教授顾其胜认为,“胶原蛋白作为皮肤填充剂,植入体内后,在体内的存留时间是一个值得重视和关注问题。这需要关注其从进入体内开始到体内完全降解的全过程,其次注意天然的完整的胶原蛋白、交联的胶原蛋白和胶原蛋白多肽三者的区别,最后体内存留时间的长短涉及到检测、动物与临床三方面共同的结果来确定。”

顾其胜利.png

烟台大学教授 顾其胜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曹晓东提到,“微凝胶组装体,即由微凝胶以bottom-up方式构成的宏观支架,具有微孔性、可注射性和异质性的特点,可用于细胞培养、组织再生和3D打印。”

曹晓东.png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曹晓东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创面诊疗中心主管护师、国际伤口治疗师陈颂卿表示,“各种慢性疾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导致与之相关的压疮、糖尿病足、下肢静脉性溃疡等慢性创面也呈现出高发病率。而胶原蛋白海绵在慢性创面的应用具有很高的价值,它对创伤修复过程中的起始、中间、痊愈都有着促进愈合作用,而且可加速生理愈合过程。”

陈颂卿.png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创面诊疗中心主管护师、
国际伤口治疗师 陈颂卿
  
  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研究员黄亚东认为:“随着人口老龄化引发了多种临床问题,组织再生修复具有重大临床需求。重组人源胶原蛋白及其衍生物结构清晰单一,杂质少,具有多样性,且安全性明显高于动物组织提取胶原蛋白。”

黄亚东.png

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研究员 黄亚东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教授钟爱梅在视频演讲中指出:“胶原具有独特的三螺旋结构并交织成网,能为皮肤提供机械支撑及拉伸强度。胶原蛋白具有低免疫源性、止血、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的生物学性,使受伤的皮肤恢复屏障功能。”
    

胶原有望成为下一个重磅材料

  
  广东省医用胶原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州创尔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钟永亮博士指出,“活性胶原促细胞生长具有高修复性,能明显促进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的迁移,具有皮肤屏障修复作用,在24h、48h细胞迁移、增殖效果都比重组人源胶原更明显。”

钟永亮.png

广东省医用胶原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广州创尔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 钟永亮博士
  
  广州创尔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高级科学家达琦博士表示,“AQbD理念是在可靠的科学管理和质量风险管理基础之上,预先定义好目标并强调对产品与工艺的理解及工艺控制的一个系统的研发方法。基于AQbD理念的胶原生物学的细胞学检测方法开发,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患者也能获得产品质量保证的药物。”

达奇.png

广州创尔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高级科学家
达琦博士
  
  台湾双美大中华区CEO林钰庭提到,“胶原蛋白具有良好的粘接性,富有‘生理胶水’之称。并且胶原蛋白脱水其纤维聚集收缩特性能持续抓附收紧肌肤组织。其中猪皮胶原蛋白的组织学机构与人皮肤胶原蛋白的组织学结构相似,安全性较高。”

林钰廷.png

台湾双美大中华区CEO 林钰庭
 
  中信证券首席分析师徐晓芳分析认为,“胶原类医疗器械和化妆品是颜值产业重要驱动力量,颜值产业,空间大,增速快,预计2030年医美整体规模有望过万亿,胶原有望凭借其特有的功效成为轻医美领域的下一个重磅材料。”

徐晓芳.png

中信证券首席分析师 徐晓芳

  新田明胶株式会社综合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平冈阳介在视频演讲中表示:“研究发现,对于胶原海绵和加入PGA纤维的胶原蛋海绵,细胞能被均匀地滲透到海绵内部。PGA纤维的结合是一种简单而有前景的方法,可以增强胶原蛋白海绵并且不会损害胶原蛋白的细胞兼容性,当PGA纤维被结合到胶原蛋白海绵时对压缩的抵抗力得到了提高,含有PGA纤维的胶原海绵可促进毛发生长。”
  
  此外,在大会上,有关胶原蛋白产业发展趋势与动态的讨论也在同步进行。

开放性论坛1:科学监管政策动态与趋势、医用胶原行业回顾与展望

开放性论坛2:医用胶原技术创新与应用、胶原材料产业经济前沿与驱动